核心提示
有凤来仪,谓之来凤。来凤是璧山最响亮的文化名片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文化基因。近年来,来凤街道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新机场建设等重大机遇,深耕千年古驿文化,做深做实做细“农文旅”深度融合文章。本次《秀湖会客厅》系列访谈走进来凤街道,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其以文化为底色,以项目为牵引,高质量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的经验做法。
记者:来凤街道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推进“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请来凤街道党工委书记彭昱作详细介绍。
彭昱:来凤街道的何氏百岁坊、大佛寺、古梁桥、东汉墓群等古迹众多、星罗棋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凤鱼”也发源于此。当前我们正充分挖掘、开发、利用自身资源与文化禀赋,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推动文旅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我们在孙河村就打造了“溪边有树”“云溪谷露营基地”等不少“农文旅”项目。
记者:来凤街道在打造特色旅游产业这一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彭昱:我们利用自身优势,依托现有的重庆护理职院、翰林山庄、溪边有树、炫彩万木源等项目,着力在“农文旅体康”发展上下功夫。
以孙河村为试点示范,探索“三变”改革引领“农文旅体康”,先后引进璧善堂医疗科技、玄黄合德生态农业开发等企业,积极推进宝胜山智慧果园、虎头岩步道、七扇窗巴渝院落等项目建设。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节庆和时令推出“翰林文化节”“十里桃花体验季”等文旅活动,形成“以文促兴+以旅促销”的发展模式。
记者:孙河村“农文旅体康”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除了孙河村,来凤街道还有哪些特色产业或发展较好的集体经济项目?
彭昱: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鹿河村在2019年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采取农民土地入股、村集体代管代种的方式,积极探索,充实集体经济组织“家底”。联合社成立后,街道、村两级党组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推动发展农业社会化组织服务,同时结合撂荒地整治、宜机化改造,让240亩荒坡披上绿衣,蜕变成为“新农田”。鹿河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现有种植规模240亩,涵盖水果玉米、水稻、红薯、大豆等多种农作物。下一步,该村将借助乡村旅游资源,扩大水果玉米种植规模,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效益,确保群众持续增产增收。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乡村振兴,在书写三农新篇、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展现新作为”,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系列部署上,来凤街道有什么整体规划和打算?
彭昱:我们提出了“135”工作思路:即锚定“1个中心”,干好“3件大事”,擦亮“5张特色名片”。具体来说,“1个中心”就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以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范例为中心;“3件大事”分别是构建来凤新城区、重塑来凤古驿形象、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示范带;“5张特色名片”是指从“渔樵耕读养”五个方面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来凤。我们相信,依托来凤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遗产,通过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打造“农文旅体康、吃住行购娱”全链条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来凤的乡村一定会成为人人向往的美丽乡村。
(记者 曾清龙 林光耀 谭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