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潜心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高校党建工作30余年,是全国卫生行指委、全国食品药品行指委委员,同时也是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和重庆市健康教育领军人物,在重庆市医学教育与卫生事业发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他就是周建军,现任重庆中医药学院筹备工作组组长、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日前,记者走进重庆中医药学院,高大的建筑物屹立而起,还有宽大的室内篮球场、漂亮的塑胶跑道,图书馆里书籍满屋。
“来了就是璧山人,此心安处是吾乡。”在不算宽敞的办公室里,周建军用这个开场白开始了这次采访。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周建军先后主持并完成市级以上重大、重点及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余项。主持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优秀成果奖、重庆市首届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成果三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项10余项。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0余部、专著1部;先后获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奖、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优秀教材特等奖、优秀主编一等奖。在《中国高教研究》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权威学术核心期刊、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等国内知名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
他开创性创建了重庆市示范性职教集团——重庆三峡库区医教协同职教集团,形成“跨行业、跨领域”的办学格局,推进了医学职业教育与库区医药卫生事业的协同健康发展。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获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称号;创建“思想引领铸人”“全过程育人”“特色品牌化人”的思政教育新模式,为库区农村基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医药卫生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毕业生先后获中国最美乡村医生、行业标兵等荣誉。
筹建重庆中医药学院,是市委、市政府为深入推进党和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全市人民特别是中医药行业专家学者高度关注、期盼已久的大事喜事。2021年8月,周建军正式担任重庆中医药学院筹备工作组组长,牵头组织筹建重庆中医药学院,填补了我区中医药本科院校空白。
“目前,我校已纳入2023年全国第一批本科学校设置申报事项,并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现场考察、全国高评委大会评议和教育部党组会议研究审议,有望今年秋季招生开学,如期完成学校筹建任务。”周建军表示,重庆中医药学院的筹建,离不开璧山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区级各部门在重庆中医药学院的建设中,倾注了真感情、下足了真功夫,体现了站位高远、立说立行的担当精神。
当前,学校筹建工作即将完成,但后续建设发展才刚刚起步。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人才培养核心职能,服务璧山区和全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服务更加广泛地惠及人民群众?
周建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理念,紧抓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着力打造全市中医药人才集聚区和中医药发展主阵地。坚持“中医中药并重、教研医产相融”的办学理念。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探索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子,采取“教研医产协同发展”办学模式,打造“会看病的老师、会教书的医生、会育人的科学家”的“三栖名师”队伍,为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学业导师、科研导师的“三类导师”。切实把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第一战略资源。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引培育用”有机结合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海内外优秀博士等高端人才,加大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一支高端引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传承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全面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创新。坚持“以本为本”,以疾病谱变化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和临床诊疗能力为目标,以“早临床、多临床、跟名师、重经典”为抓手,着力培养医院紧缺、临床急需的中医人才。同时,加大校企联合培养力度,积极培养药学及其它类别人才。
“能够获得‘璧山英才’这一荣誉称号,我深感荣幸。这是璧山区委、区政府和全体市民群众给予我的无比厚爱、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谈及对璧山深厚的感情,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情怀:“我对这片热土爱得深沉!我一定扎根璧山、服务璧山、建设璧山!”
(记者 曾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