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里人流如织
生意火爆的夜市烧烤
箱遇音乐集市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游玩、消费
▶商贩在夜市摊位前制作美食
喧闹的梦圆广场夜市
柳梢挂月黄昏后,夜市张灯白昼然。进入6月后,城市悄然开启了“入夏”模式,夜间经济再次成为热点。
不知不觉中,夜市已经逐渐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消费方式。在结束白天忙碌的工作后,约上三五好友,逛一逛夜市,不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放松,也成为一座城市“烟火气”的代表。你瞧,大排档上食客不断,主题市集里流水游龙,各类演出轮番上演……耳旁夏夜微风轻拂,伴着鼎沸人声,夜市俨然成为小城夏天的灵魂,城市的烟火气就这样被点燃。
“烟火气”升腾
夜市里“喜气”爆棚
6月15日晚7时许,璧泉街道梦圆广场夜市,灯光如昼,人流如织。这个白天还是平平无奇的广场,在夜色下摇身一变,成为周边市民乐享烟火气的好去处。
左手拎着章鱼小丸子和炒面,右手还拿着奶茶,刚参加完高考的王琪和几个同学在夜市逛了一个多小时还没过瘾。“这里真是‘吃货’的天堂,一晚上根本吃不够。”王琪一边说,一边又准备加入烧烤档的排队长龙。“夜市是挺热闹的,有吃有喝,还能玩。晚上没事带着家人朋友出来逛逛,挺有意思的。如果还能开发一些娱乐项目,应该会更吸引人。”
随着霓虹闪烁,王洪波的花甲粉丝摊上的几个炉子火力全开,花甲、豆芽、粉丝和各种配菜在陶煲里翻滚,鲜香四溢。“我已经在梦圆夜市这里经营大半年了,算是一名‘资深’商户。”其实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王洪波就在考虑利用夜间外出摆摊。白天他经营着一间餐饮店,但受各方面影响,生意不太景气。在得知梦圆广场的夜市可以免费摆摊后,王洪波就带着自己的手艺来“挣外快”。从晚上7点一直营业到12点,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营业额近千元。如今,夜市里这小小的摊位已是王洪波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只要干净卫生、味道好,就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收获‘稳稳的幸福’。”王洪波脸上是满满的喜悦。
经过不到一年的经营,梦圆夜市已经入驻近两百个摊位。探寻璧山其它夜市的发展史,大都经历了与梦圆夜市相似的过程。不管发展到哪个阶段,方便周边群众、丰富消费形态、提供就业机会,始终是夜市经济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功能。
“元气”满满
市场消费加速升温
作为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市的繁荣程度,俨然成为区域经济活跃度的晴雨表。记者来到璧山远近驰名的厢遇音乐集市,看到的是一种新奇、有趣、丰富成熟的“夜市2.0模式”。这种模式在保留传统夜市烟火气息的同时,融入许多时下流行的文化元素与网红经济,更加贴近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给你买橙汁的人一定很爱你。”在厢遇音乐集市中,一个卖橙汁的“粉色梦幻马车”摊位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摆摊只是我们的副业,这里不仅有各式各样的美食,还有专门供大家休息的露营区,很方便。”摊主陈女士说。露营餐桌椅搭配着暖黄色的灯光,众多市民在这里小憩并享受着各种美食,现场歌声、吆喝声、谈笑声此起彼伏。人们左手一把烧烤串串,右手一杯“忘忧奶茶”,体验着夏日夜晚的酣畅淋漓、舒爽惬意。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精酿啤酒”“捞汁小海鲜”等移动美食车,其实就是现在大热的“后备厢经济”。很多车主打开后备厢,展示自己的创意产品或者精致小吃。目前,各种“露营+”“后备厢经济”等潮流新玩法,正在改变大众对于夜市的传统印象,推动着夜间消费更加多层次、个性化,充满活力与元气。
根据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在旅游人均消费方面,夜间消费额至少是白天消费额的3倍。夜间经济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就业,是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引擎。夜市实际上是打工文化的延续,经济成本低、时间灵活是夜市摆摊的优势。新型夜市经济的兴起,给年轻人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种露营市集摆脱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是加速升温市场消费的另类加持。
政府助力+自我革新
夜市发展“底气”十足
其实璧山的夜市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只用了短短2年时间。和其他新兴经济形态一样,正经历着野蛮发展的时刻,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显现。如摆摊门槛低,人员比较混乱;车辆乱停乱放,阻碍交通;垃圾随意丢弃,给城市管理带来困扰等等。所幸的是,相关部门一直秉持着城市管理“要跟得上也能放得开”的理念,对夜市的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如区城市管理局在规划“星光里”夜市时,就利用周边闲置空地修建了生态停车场,让周边的群众购物、就餐、停车需求同时得到满足;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对接摊主,详细了解夜市规模、发展及运营情况,就摊点证照开办条件、办理流程等问题对业主进行提前辅导,并主动将办公地点设置到夜市现场,为摊主统一办理证件,让摊位经营更加规范。
除了相关部门规范管理外,夜市经济的发展壮大也来自于自我突破和革新。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摊主期盼管理方结合各类节假日多策划活动,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走进夜市,将“流量”变“留量”。有的摊主认为夜市发展需要的不仅是“走胃”,更要“走心”,从服务抓起,帮助消费者实现沉浸式消费,引得来并留得住。其实,夜市经济是多元的,近段时间城区不断涌现出一些新型夜市,如大学夜市、社区夜市等,也颇受市民欢迎。作为时尚、创意和公益的新消费集聚地,这些夜市与传统夜市在功能上存在差异,“小而美”又不失“烟火气”,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对这些新型夜市多一些扶持政策,引入更多的元素促进夜市经济发展。
记者手记
今年以来,我区把繁荣“夜经济”作为释放消费潜力、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手段,不断创新模式、丰富载体、拓展业态,增加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活力,增添城市烟火气。通过改造提升、氛围营造、丰富业态,激活夜间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消费,着重打造品牌特色效应,推进“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与其说吃的是烤串、逛的是夜市,不如说是感受着童叟无欺的泰然、有情有义的温暖。让“夜经济”真正火起来的不仅仅是美食美味,而是消费者至上的服务意识、诚信放心的消费环境、协调有序的管理水平,这种内功需要经营者和管理者在日常中点滴积累、扎实练就。
可以预见,在近两年全新消费业态与模式的推动下,未来“夜经济”必将加速进入文商体旅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科技与时尚交互共生的全新3.0时代,“夜经济”也将从夜市到商圈、再到夜间经济聚集区转变,不断走向专业化、品质化、产业化。
记者 罗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