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舒包子”可是镇上的驰名商标、非文化遗产老字号呢!三十多年前,爷爷就在镇上开了家包子店,这里是老成渝路的必经之地,每天来往的车辆特别多。爷爷奶奶为人又和善,做的小笼包皮薄馅多,自然就得到客人们的青睐。后来成渝高速公路通车了,原来的车流量虽然少了一大半,但这并没有影响爷爷的包子生意。
听奶奶说:爷爷是个倔脾气。早些年,她为这没少跟爷爷赌气。那时候,经常有人来找爷爷要把病猪肉贱价卖给他做包子馅,这可是更赚钱的好事儿啊!但爷爷只认死理,任凭奶奶怎么劝,怎么闹,都无济于事。他还呵斥奶奶:“咱做生意得讲良心,这些缺德事儿谁干谁遭殃。换了是你,你也不愿吃那些病猪肉、死猪肉嘛……”就因为爷爷的倔脾气,包子馅儿一直都用好猪肉,所以他的包子店从来没有少过客人,“舒包子”就此远近闻名。因为这,爷爷拥有了很多忠实的“粉丝”,很多外地的客人都经常开车来光顾我们家的包子,一买就是很大一包——几个、十几个、几十个……
爸爸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升学,便跟着爷爷在店里忙活,大家都叫他“小舒包子”。这些年,爷爷奶奶年纪渐渐大了,包子店的生意就落到爸爸妈妈身上。我经常听爸爸跟妈妈念叨:“皮儿薄点,馅儿多点,生意就会好点……你看这个皮儿厚了,馅儿少了,以后千万要注意了。”爸爸真是得到爷爷真传,包子做得好不说,那生意经也是一点不差啊!
前年,猪肉价格蹭蹭蹭地往上涨,爸爸妈妈也着急了,三十多块钱一斤的猪肉啊……卖肉的老板好心建议:“要不来点那个(暗指病、死猪肉)……我保准别人不知道……”隔壁邻居说:“小舒,你瞧,别家的包子都小了很多哟,你们也学着点……”爸爸的好兄弟也劝爸爸:“涨价噻,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跟着物价涨啊!”我第一次看到爸爸这么犯难,站在案板前,望着刚买回来的一块块新鲜的猪肉叹气,闷闷不乐地拿起刀开始做自己的事儿。爷爷走过去拍拍爸爸的头说:“儿子,你做得对,咱舒包子就是要用上好的猪肉,这才能做出舒包子的味道……做生意啥时候都不能昧着良心,咱要对得起来吃包子的每个人……”我听到这些话,不由自主地跑到玻璃门边对着爷爷和爸爸点赞!
就这样,爸爸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坚持用最好的猪肉做馅儿,原汁原味,赢得了更多的顾客。每到周末早上,我和妹妹便到包子店帮忙,妹妹帮着奶奶看蒸包子的时间,我就跟着妈妈跑堂接待客人,收碗筷,现在客人们都叫我“小小舒包子”呢!
说起“舒包子”,我真的很骄傲!但我更骄傲的,是爷爷和爸爸的品质,是我们代代相传的家风。
(璧山区来凤小学校 舒熙蕊 辅导员 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