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报讯(首席记者 熊浩)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来自区农业农村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4亿元、增长4.7%;其中,蔬菜产量62.5万吨、增长5.7%,水产品产量9356吨、增长5%,水果产量13.8万吨、增长10.1%,生猪出栏16.9万头、增长3%,家禽出栏2123万只、增长0.6%。
七塘镇蔬菜基地,各类蔬菜长势喜人。(资料图片)
一组组来之不易的数据,浸透着汗水和付出。今年以来,璧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三农”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稳,首先体现在增收在望的粮食里。前段时间正是晚稻收货季节,健龙镇新石村2组王家沟的17亩优质稻迎来开镰测产。“收成在亩产600斤左右,预计价格每斤5元。”该村党委书记代伟表示,种好还要收好,村里大力开展机械化、智能化引领,投资100余万元建成水稻加工中心,在璧南片区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经脱粒、分拣、包装一体化加工后销往市场,可保证农民收益最大化。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前三季度,我区粮食产量17.1万吨、增长2.7%,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1.3万亩、完成101.3%;油菜播种面积4.2万亩、增长3.5%,产量5336吨、增长2.8%。与此同时,我区还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工作,转产验收占用基本农田种植草皮8657.1亩、占比67.4%;完成市级反馈疑似撂荒耕地图斑复核956个,已全部复耕复种;核查已成园成林图斑33140亩,已整治10367亩。
增,则体现在现代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
今年,我区深化科技强农赋能,会同市农科院、航天五院及农业科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深入落实“一分院四中心”布局;选取水稻、油菜、儿菜、番茄等16个优质农作物品种,进行种子太空诱变育种试验,预计2025年底完成筛选工作。推进精品农业打造,启动番茄、儿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儿菜产业提升项目1个,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推进建设标准化番茄种植设施大棚100亩,主体设施已完工。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新认证“绿色食品”17个,重庆名牌农产品9个,“璧山葡萄”“璧山番茄”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加快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区级龙头企业8家。
乡村产业拔节生长,增收后劲越来越足。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区成功举办重庆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前三季度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收入约5.5亿元;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村均经营性收入达44.7万元、增长102%,村均经营性收益达16.2万元、增长105%;持续推进正兴镇河堰村、七塘镇将军村、福禄镇斑竹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新增“三变”改革试点村22个、全域推广镇1个。
农业生产“长声”一片,农民收入也“水涨船高”。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03元、增长6.8%,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安排衔接资金项目52个、开工率100%,拨付资金5794.3万元、拨付率77.6%。
田野,充满丰收的希冀;农业,迈出铿锵的步伐。